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老兵遊澎湖
曾經在澎湖度過軍旅生涯的弟兄遙想當年
馬公港
位置:澎湖縣馬公市臨海路22-30 馬公港舊稱「媽宮港」位於馬公灣北岸,因為鄰接馬公市區,二次戰後,當地駐軍,都必須搭乘交通船往返臺灣家鄉探親,馬公港從早期一個月僅有4航次的「臺航一號」機帆船,乃至於每天往返的「臺華輪」,故此港灣於離鄉背井的國軍弟兄心中有著乘風破浪的歸鄉情懷。 二次戰後,國民政府,馬公雖然成為省際港,恢復和大陸之間的貿易,政府也成立高雄港務局澎湖辨事處來管理港務,主要有「臺航公司」的「臺航一號」機帆船,每月往返馬公高雄4航次。民國38年(1949)以後,政府陸續整修被炸毀的碼頭,改由民間聯營的海盛、聯盛、光盛等貨船經營,後來因發生3次海難,又改由臺航公司的「恆春輪」、「宜蘭輪」輪流肩負起高馬航線的交通船,每2天往返1航次。持續到民國48年(1959)才以新造的「澎湖輪」(800噸,載客250人)接替航班,以保障行旅的安全,並提升到每天往返1航次。隨著臺灣經濟起飛繁榮,來往於臺澎之間的商務與旅遊往返人潮增加,到民國60年(1971)由「臺澎輪」(載客620人)接替航班。台灣航業所屬的「台華輪」,是近年航行高雄與澎湖間的海上客貨輪,民國78年(1989)9月於日本長崎建造竣工,耗資新台幣7億2000餘萬元。船長120公尺、船寬19.30公尺,總噸位8134噸、航速22浬、載客量1150人;由於航行已達34年船齡老舊,逾使用年限於民國112年(2023) 8月23日退役。 [1] 民國59年(1970)後國內光業蓬勃發展,馬公港每年旅客人數突破300,000人次,民間輪船公司也開始積極投入臺澎之間的客、貨運輸。民國76年(1987)以載客量1,264人的「快樂公主輪」首航安平與馬公往返臺澎航運。民國78年(1989)臺航公司也推出載客量1,150人的「臺華輪」接替「臺澎輪」,同時經營載客及車輛直接駛上駛下貨運提供更多元的服務,而港埠設施也隨著向西側擴展,在民族路底興建了專供臺華輪停靠的商用碼頭。其次,馬公港到臺灣的客輪尚有馬公高雄的「臺華輪」、「遠翔公主」號2艘,馬公安平之間有「天王星號」、馬公布袋之間則有「明日之星」及「滿天星一號」等2艘船。[1] 參考文獻: [1] 澎湖縣馬公市公所。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一輯‧馬公南北甲(中央里、復興里、新復里、長安里)/澎湖縣馬公市公所出版。2006/07。 [2] 陳啟清記者。老兵遊澎湖照片。 [3] 郭偉民。澎湖輪照片。 [4] 澎湖輪官方網站。檢自https://tnc-kao.com.tw/about/facility [5] 林桂彬。媽宮情懷:澎湖懷舊照片專輯/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5/06。 [6]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馬公港現況。2023/09。 [7] 台灣航業股份有限公司。澎湖輪、臺澎輪。
真善美戲院
位置:澎湖縣馬公市光明路30號 民國54年(1965)以後,光武營區舊址一帶商業經濟蓬勃發展,最受矚目的是位於馬公商業中心光明路30號三層樓建築的「真善美大戲院」,民國58年(1969)2月9日開幕,開幕首映片「神刀」播出一炮而紅,成為馬公最負盛名的電影院,更是當地駐軍休假時最時髦的休閒娛樂場所。在當時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到真善美大戲院看電影的觀眾可謂是人山人海,成為國軍弟兄乃至於澎湖當地居民心中的美好回憶。[1][2][3] 民國57年(1968)鄭玉洞召集21名股東,集資2,680,000元,興建三層樓高的真善美大戲院,生意興隆票房居高不下,一直維持到中視、華視繼台視陸續開播走入民間家庭後票房熱度才消退,營運也開始呈現虧損。民國75年(1986),同業競爭(龍宮、建國、中興)與錄影帶市場興起,電影盜版的情況日益嚴重,真善美大戲院在80年代初期遂發展出戶外電影隊,一度成為國軍弟兄休假的休閒娛樂之一。爾後,馬公另外的三家民營戲院則先後關門停業。[1][3] 民國79年(1990)6月,原本放映三輪電影的澎防部中正堂也停止營業,真善美就成了澎湖碩果僅存的一家電影院。民國85年(1996),中興戲院經過整修裝潢,重新開幕之後,老舊的真善美戲院已毫無招架之力,終於在民國89年(2000)6月30日結束營業,原址改建為八層商業大樓,目前有澎湖唯一的麥當勞設立於此。[1][2][3] 參考文獻: [1] 澎湖縣馬公市公所。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一輯‧馬公南北甲(中央里、復興里、新復里、長安里)/澎湖縣馬公市公所出版。2006/07。 [2] 崔璐璐。澎湖縣歷史建築影像專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2002/03。 [3] 陳英俊。《硓𥑮石》季刊第19期/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澎湖戲院志(上)。 [4] 建國日報。1987/02/12:05版次。 [5]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真善美戲院現況為麥當勞速食餐廳。2023/09。
澎湖公車站
位置:澎湖縣馬公市民族路16-1號 澎湖公車處設立於民國40年(1951),專營馬公、湖西、白沙等3個鄉鎮的公車客運,在民國79年(1990)以前,一直都是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大眾運輸服務單位。當年國軍弟兄的交通,也是靠著公車作為主要的代步工具,當年於公車處候車與在公車上通車時光,已成為國軍弟兄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民國79年(1990)年左右,民間的私人汽車逐漸增加之後,客運量才快速的萎縮。[1] 二次戰後,澎湖的海陸交通,多很簡陋,尤其是民國36年(1947)、37年(1948)最為困難。民國38年(1949),澎湖縣政府向台灣省公路局價購舊客車2輛,交給馬公鎮公所成立公共汽車管理處,以改善陸運交通。但是這2輛公路局行將淘汰的舊車,經常發生故障,經營不到3個月就全部停駛。到民國40年(1951),由縣政府接手,在現在的啟明里民權路51號成立「澎湖縣公共汽車管理處」,才恢復馬公至白沙、馬公至湖西、馬公至五德的公路客運。民國41年(1952),兼營離島客貨運業務之後,才改名為「澎湖縣公共車船管理處」,簡稱「公車處」。到民國43年(1954)才拍賣交通船之後,在省公路局撥贈汰舊車輛以及上級撥款補助下,澎湖縣的公車逐年增加及更新。[1] 參考文獻: [1] 澎湖縣馬公市公所。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一輯‧馬公南北甲(中央里、復興里、新復里、長安里)/澎湖縣馬公市公所出版。2006/07。 [2] 崔璐璐。澎湖縣歷史建築影像專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2002/03。 [3] 黃國雄。澎湖兵俱樂部/中華民國陸軍第168師社群。老兵遊澎湖照片。 [4]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澎湖公車站現況。2023/09。
建國戲院
位置:民權路光明路口攤販廣場 民國40年代(1951),社會日漸安定,人民生活改善情況,正逢台灣電影事業也正處於蓄勢待發狀態,加上澎湖戲院又處在設備簡陋,建國戲院當年位於民權路72號,民國42年(1953)10月2日正式落成開幕,開幕首映為為環球公司出品之獨霸影壇音樂巨片,彩色豔后葉鳳黛卡洛主演的「莎樂美」西洋片,《建國日報》也報導建國戲院開幕新聞,報訊敘述:「馬公新建電影院建國大戲院,於昨日下午舉行揭幕典禮,放映第片『莎樂美』免費招待各界,昨天豪雨連綿日不止,參加該院典禮及電影招待的觀眾,仍極擁擠因而遲延揭幕典禮於下午3時舉行…」,可見當時影院對於當地人們的魅力有多大,可謂是人山人海。[1][4] 民國40年代(1951)澎湖駐軍達萬人之多,澎湖軍人之友社協調安排建國戲院、龍宮戲院,於每週遇部隊休假日上午10點10分,加映一場勞軍電影供休假官兵欣賞。對外不得售票,非軍人身份不得進入戲院,由此可知,每週的勞軍電影在民國40年代(1951)至70年代(1981)不僅提供了休假官兵的去處,也繁榮了附近商店的生意,成為國軍部隊休假時必定安排的行程之一。[4] 民國60年代,電視開始流行,大螢幕的電影院翻身乏力,為了挽回頹勢,曾在民國70年代改以插映限制級影片(俗稱小電影)來維持;民國76年(1987)3月底,被查獲而勒令停業,已於民國87年(1998)拆除。[1] 參考文獻: [1] 澎湖縣馬公市公所。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二輯|馬公東甲(啟明里重慶里)/澎湖縣馬公市公所出版。2006/07。 [2] 崔璐璐。澎湖縣歷史建築影像專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2002/03。 [3] 建國日報。1971/02/17:02版次。 [4] 陳英俊。《硓𥑮石》季刊第19期/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澎湖戲院志(上)。 [5] 林桂彬。媽宮情懷:澎湖懷舊照片專輯/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5/06。 [6]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建國戲院近況。2023/10。 [7] 孫一中。1985年建國戲院照片。
澎湖防衛指揮部中正堂
位置:澎湖縣馬公市介壽路1號 民國54年(1965)澎防部司令官艾靉先生,有感於馬公市區眷村相繼的設置,官兵及眷屬缺乏大型文康中心作為活動場所,而現有的金龍頭賓館屬户外電影放映場,中山室位於防衛部内,而馬公中正堂產權又屬於澎湖縣政府,在使用上諸多不便。基於照顧官兵及眷屬起見,澎防部司令官便向上級單位爭取經費1百萬元和配合自有工程款,在澎防部城牆外西側土地上興建一大型綜合文康中心,供官兵及眷屬使用自民國54年(1965)11月開工後,在施工官兵勝手胝足的趕工下,終於趕在民國55年(1966)10月31日蔣公華誕日完工並落成啟用。 中正堂落成後,在當時澎湖地區來講,是設備最新穎、室內場地空間最大最豪華舒適的文康活動和集會場所。在舞台的前段座位移開後,就是室内排球場和籃球場,二樓又設有撞球部和健身房圖書館。平常時候則放映電影服務官兵及眷屬。筆者在民國56年(1967)6月自馬公國小業時,學校就商借澎防部中正堂為畢業典禮場所,在畢業典禮完後,也順便欣賞了一部電影「貞節牌坊」,等看完電影後同學們才各奔前程。 在民國55年(1966)中正堂完工後,就繼續有付著照顧眷村官兵和眷屬的電影娛樂責任,由於影片都是三輪以上的片子,所以票價收費就較其他民營戲院便宜。雖然放映的都屬於老舊片子,但仍有它忠實的觀眾群。讓澎防部中正堂在電影事業蕭條之際,澎湖電影戲院相繼停業之後,仍能到民國76年(1987)6月5日最後一場電影「七隻狐理、八條狗」後始結束其放映生涯。由於社會生態的改變,以及澎湖駐軍遂年減少,澎防部中正堂現今呈現空置的狀態。[1] 參考文獻: [1] 陳英俊。《硓𥑮石》季刊第19期/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澎湖戲院志(下)。 [2]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澎湖防衛指揮部中正堂現況。2023/09。
媽宮市場(啟明公有市場)
位置:澎湖縣馬公市中山路33 二次戰後,馬公市場易名為「啟明公有市場」,官兵伙房糧食食材及各地居民所需的生活物品,都在這裡採購。每年僅春節休市2至3天,豬肉攤另外在農曆每月初三、十七兩天停市,首任管理員是本地人呂旺,每天向市場內的商家收清潔費,滿一個月後再上繳給鎮公所。[2] 媽宮市場起源於日本佔領澎湖後,將媽宮規劃為日本重要的海、陸軍基地,軍人人數眾多,明治37年(1904)鑒於澎湖地區缺乏民生物品的購物場所,乃於媽宮城內東町(今馬公市中山路33號)設置「媽宮市場」,這是澎湖第一個現代化的市場,後來隨著市區北移目前該市場已不復當年榮景。這個當時媽宮唯一的消費市場,設置有野菜(蔬菜)9家、魚(鮮魚)25家、鳥獸肉8家、飲食物2家、雜貨6家、蒲鉾(魚粿)4家,合計54家。大正9年(1920)改名為「馬公市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市場內東側有屋頂的部份是日本人購物區,南側是鷄、鴨、魚、豬、牛肉攤,西側北端為蔬菜拍賣場,南端及最西端為本地人購物處及麵店。計有野菜12家、青果3家、生魚21家、鳥獸肉13家、飲食物4家、雜貨12家、其他賣店2家,合計64家;並設有管理員負責管理,只在日本新年才休息停市,舊曆春節不休市。[1][2] 民國54年(1965),啟明市場甲棟後端(中山路3巷33-8號)的燒餅店發生火災,燒毀了甲、乙棟共8間店舖,事後再由受災戶自行重建(但是並沒有所有權)。民國67年(1978)2月市場改建為地下1層地上2層的建築,一樓共有22個攤位,包括魚攤、肉攤和菜攤等,地下室由「中國行」租用,在當年9月開設全澎湖最早的超市─「中信超級市場」;二樓則是民國68年(1979)8月開幕的「海神西餐廳」。但是啟明市場卻沒有因此而挽回日趨蕭條的生意,後來曾有改建為大樓的提議,但是因為現住戶得不到滿意的回饋條件,引起嚴重的抗議,而胎死腹中。[2] 參考文獻: [1] 紀麗美。澎湖縣壓箱寶的老照片:生活歷史影像老照片專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2006/07。 [2] 澎湖縣馬公市公所。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二輯|馬公東甲(啟明里重慶里)/澎湖縣馬公市公所出版。2006/07。 [3] 井原伊三太郎、鄭紹裘。澎湖島大觀中文版。1932-11。 [4]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媽宮市場(啟明公有市場)近況。2023/10。
馬公篤行十村
位置:澎湖縣馬公市新復路二巷22號 馬公篤行十村位於媽宮城順𠄘門至大西門的城牆東西兩側區域,在明治36(1903)年,媽宮被指定為台灣的兩處要塞之一,因而在清朝時期的練兵場興建營舍,設立「澎湖島要塞司令部」。同時興建有眷宿舍,目前的復國路1至19號一帶是「澎湖島要塞司令部」軍官、下士官、軍屬的宿舍及馬廄,新復路是重砲兵大隊經理部、兵役課、主計部尉官以上軍官宿舍,新復路一巷是陸軍糧食運輸部的下士官宿舍,新復路二巷是重砲兵大隊本部的下士官宿舍。民國34(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翌年政府完成接收後,利用日軍的原有營舍成立「馬公要塞司令部」。[1][2][3][4][5] 篤行十村南側原陸軍碼頭及村內一巷各有一防空洞,可印證日治時期澎湖遭受美機轟炸的情況,馬公市民除「疏開」到鄉下地區以避免砲火波及之外,躲在防空洞內亦是另外選擇。因防空洞普遍興建,澎湖軍民得以藉此庇護,躲避轟炸或掃射。篤行十村面積有18,672平方公尺,眷舍約78戶。民國96年(2007)初,篤行十村眷戶在搬遷至龍行新城前,舉辦惜別會,並在篤行十村的地標「毋忘在莒」石碑下合照留念。[4] 民國40年(1951)政府實施地方自治,此軍眷區由復興里劃分出來,另設新復里。由於澎湖駐軍及軍眷人數大量增加,軍方也陸續於此日式眷舍附近增設眷舍,形成現在特有的宿舍群「篤行十村」。這些官舍由軍方接收做為軍眷的宿舍,因為人多屋少,常常一棟房舍進住2、3戶人家,各住戶又因為人口增加而加蓋一些違章的房間,以致形成有如大雜院的景象。於民國96年(2007)全村住戶遷出後,將新復里併入復興里[4] 參考文獻: [1] 陳英俊、高啟進、林文鎮、郭金龍。2010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2010-12。 [2] 盧建銘、陳正哲。馬公篤行十村日式宿舍群調查研究與活化再利用規劃計畫。2007-07。 [3] 劉淑芬等人。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媽宮舊城再造歷史現場。馬公篤行十村。2020。 [4] 陳英俊。2021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2021/09。 [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馬公篤行十村。檢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1121000002 [6]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馬公篤行十村近況。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