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媽宮27古蹟建築年代軸新增天啟v1.2 明朝 元朝 清朝 日治時期 民國 1281 1604 1644 1662 1722 1736 1795 1886 1875 1723 1735 1895 1906 1914 1924 1931 1942 1947 1960 至元 天啟 萬曆 康熙 雍正 乾隆 光緒 明治 大正 昭和 民國
媽宮市場(啟明公有市場)
語音導覽
位置:澎湖縣馬公市中山路33

二次戰後,馬公市場易名為「啟明公有市場」,官兵伙房糧食食材及各地居民所需的生活物品,都在這裡採購。每年僅春節休市2至3天,豬肉攤另外在農曆每月初三、十七兩天停市,首任管理員是本地人呂旺,每天向市場內的商家收清潔費,滿一個月後再上繳給鎮公所。[2]
媽宮市場起源於日本佔領澎湖後,將媽宮規劃為日本重要的海、陸軍基地,軍人人數眾多,明治37年(1904)鑒於澎湖地區缺乏民生物品的購物場所,乃於媽宮城內東町(今馬公市中山路33號)設置「媽宮市場」,這是澎湖第一個現代化的市場,後來隨著市區北移目前該市場已不復當年榮景。這個當時媽宮唯一的消費市場,設置有野菜(蔬菜)9家、魚(鮮魚)25家、鳥獸肉8家、飲食物2家、雜貨6家、蒲鉾(魚粿)4家,合計54家。大正9年(1920)改名為「馬公市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市場內東側有屋頂的部份是日本人購物區,南側是鷄、鴨、魚、豬、牛肉攤,西側北端為蔬菜拍賣場,南端及最西端為本地人購物處及麵店。計有野菜12家、青果3家、生魚21家、鳥獸肉13家、飲食物4家、雜貨12家、其他賣店2家,合計64家;並設有管理員負責管理,只在日本新年才休息停市,舊曆春節不休市。[1][2]
民國54年(1965),啟明市場甲棟後端(中山路3巷33-8號)的燒餅店發生火災,燒毀了甲、乙棟共8間店舖,事後再由受災戶自行重建(但是並沒有所有權)。民國67年(1978)2月市場改建為地下1層地上2層的建築,一樓共有22個攤位,包括魚攤、肉攤和菜攤等,地下室由「中國行」租用,在當年9月開設全澎湖最早的超市─「中信超級市場」;二樓則是民國68年(1979)8月開幕的「海神西餐廳」。但是啟明市場卻沒有因此而挽回日趨蕭條的生意,後來曾有改建為大樓的提議,但是因為現住戶得不到滿意的回饋條件,引起嚴重的抗議,而胎死腹中。[2]

參考文獻:
[1] 紀麗美。澎湖縣壓箱寶的老照片:生活歷史影像老照片專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2006/07。
[2] 澎湖縣馬公市公所。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二輯|馬公東甲(啟明里重慶里)/澎湖縣馬公市公所出版。2006/07。
[3] 井原伊三太郎、鄭紹裘。澎湖島大觀中文版。1932-11。
[4]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媽宮市場(啟明公有市場)近況。2023/10。
地理位置
Google Map
23°33'48.55"N 119°33'57.01"E
Map Direction
路線
Google
Map data ©2024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