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媽宮27古蹟建築年代軸新增天啟v1.2 明朝 元朝 清朝 日治時期 民國 1281 1604 1644 1662 1722 1736 1795 1886 1875 1723 1735 1895 1906 1914 1924 1931 1942 1947 1960 至元 天啟 萬曆 康熙 雍正 乾隆 光緒 明治 大正 昭和 民國
馬公港
語音導覽
位置:澎湖縣馬公市臨海路22-30

馬公港舊稱「媽宮港」位於馬公灣北岸,因為鄰接馬公市區,二次戰後,當地駐軍,都必須搭乘交通船往返臺灣家鄉探親,馬公港從早期一個月僅有4航次的「臺航一號」機帆船,乃至於每天往返的「臺華輪」,故此港灣於離鄉背井的國軍弟兄心中有著乘風破浪的歸鄉情懷。
二次戰後,國民政府,馬公雖然成為省際港,恢復和大陸之間的貿易,政府也成立高雄港務局澎湖辨事處來管理港務,主要有「臺航公司」的「臺航一號」機帆船,每月往返馬公高雄4航次。民國38年(1949)以後,政府陸續整修被炸毀的碼頭,改由民間聯營的海盛、聯盛、光盛等貨船經營,後來因發生3次海難,又改由臺航公司的「恆春輪」、「宜蘭輪」輪流肩負起高馬航線的交通船,每2天往返1航次。持續到民國48年(1959)才以新造的「澎湖輪」(800噸,載客250人)接替航班,以保障行旅的安全,並提升到每天往返1航次。隨著臺灣經濟起飛繁榮,來往於臺澎之間的商務與旅遊往返人潮增加,到民國60年(1971)由「臺澎輪」(載客620人)接替航班。台灣航業所屬的「台華輪」,是近年航行高雄與澎湖間的海上客貨輪,民國78年(1989)9月於日本長崎建造竣工,耗資新台幣7億2000餘萬元。船長120公尺、船寬19.30公尺,總噸位8134噸、航速22浬、載客量1150人;由於航行已達34年船齡老舊,逾使用年限於民國112年(2023) 8月23日退役。 [1]
民國59年(1970)後國內光業蓬勃發展,馬公港每年旅客人數突破300,000人次,民間輪船公司也開始積極投入臺澎之間的客、貨運輸。民國76年(1987)以載客量1,264人的「快樂公主輪」首航安平與馬公往返臺澎航運。民國78年(1989)臺航公司也推出載客量1,150人的「臺華輪」接替「臺澎輪」,同時經營載客及車輛直接駛上駛下貨運提供更多元的服務,而港埠設施也隨著向西側擴展,在民族路底興建了專供臺華輪停靠的商用碼頭。其次,馬公港到臺灣的客輪尚有馬公高雄的「臺華輪」、「遠翔公主」號2艘,馬公安平之間有「天王星號」、馬公布袋之間則有「明日之星」及「滿天星一號」等2艘船。[1]

參考文獻:
[1] 澎湖縣馬公市公所。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一輯‧馬公南北甲(中央里、復興里、新復里、長安里)/澎湖縣馬公市公所出版。2006/07。
[2] 陳啟清記者。老兵遊澎湖照片。
[3] 郭偉民。澎湖輪照片。
[4] 澎湖輪官方網站。檢自https://tnc-kao.com.tw/about/facility
[5] 林桂彬。媽宮情懷:澎湖懷舊照片專輯/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5/06。
[6]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馬公港現況。2023/09。
[7] 台灣航業股份有限公司。澎湖輪、臺澎輪。
延伸探索
地理位置
本景點為AR導覽告示牌座標位置
Google Map
23°33'46.21"N 119°33'53.59"E
Map Direction
路線
Google
Map data ©2023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