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宮城隍廟
語音導覽
建造年代:1778年,清乾隆43年
位置:馬公市重慶里光明路20號
清法戰爭中,法軍進攻澎湖,媽宮城隍廟受兵燹之災而受損。曾傳出城隍爺神明顯靈庇佑澎湖人民、兵勇之神蹟,翌年光緒12年(1886)澎湖通判程邦基重啟修建城隍廟時,光緒皇帝因此加封文澳及媽宮城隍廟為「靈應侯」並皆御賜「功存捍衛」。[4]
此事見於《澎湖廳志》紀載:光緒11年(1885)2月,法夷犯澎。13日,媽宮百姓扶老攜幼,北走頂山,皆口呼城隍神保佑。時夷砲沿途雨下,顆顆墜地即止,無一炸裂傷人者,亦足異也。及事平,廳主程公據實請大憲,奏明加封,號為靈應侯。御賜「功存捍衞」匾額。程公重新廟宇,為文記之。光緒12年(1886)正月27日御賜「功存捍衞」匾額有二面,分別懸掛文澳、馬公二座城隍廟後殿正中,表彰澎湖城隍神於中法戰爭澎湖之役,護佑百姓的靈應事蹟。[4]
清代澎湖一廳卻有兩座城隍廟,考據其原因為廳治初設於文澳,依例在該地創設城隍廟。至乾隆42年(1777)通判謝維祺鑒於「固有神廟庳陋湫溢而囂塵」、「因陋就簡,廢焉不舉,于祀典為缺」,醵資新建城隍廟於媽宮,而文澳城隍廟仍予保留未廢所致。[1]媽宮城隍廟於乾隆43年(1778)10月興工,並於隔年2月落成,為三進式建築,有中庭及兩廂。爾後,曾有多次修建,在光緒11年(1885)二月清法之戰,法軍砲轟媽宮,媽宮城隍廟為法砲所毀損。通判程邦基到任後,責成地方名紳勸捐重修。日治時期昭和6至8年間(1931-1933),廟宇因日久年湮和經風雨之剝蝕,棟宇又復傾圮,由澎湖商民發起改建,不僅抬高屋架堂皇廟構,內外雕繪亦頗可觀。[2]
參考文獻:
[1] 黃有興、徐永福、朱茂林、甘村吉、蘇明新。澎湖馬公城隍廟志(上冊)。1999-12。
[2] 陳英俊。走尋媽宮城澎湖導覽手冊。2012-11。
[3] 漢寶德。澎湖縣第三級古蹟媽宮城隍廟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1995:附圖媽宮城隍廟測繪圖集A06。
[4] 林豪。《澎湖廳志》,卷十一〈舊事,軼事〉。1893/02。
[5] 劉淑芬等人。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媽宮舊城再造歷史現場。媽宮城隍廟。2020。
[6]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媽宮城隍廟現況。2023/09。
位置:馬公市重慶里光明路20號
清法戰爭中,法軍進攻澎湖,媽宮城隍廟受兵燹之災而受損。曾傳出城隍爺神明顯靈庇佑澎湖人民、兵勇之神蹟,翌年光緒12年(1886)澎湖通判程邦基重啟修建城隍廟時,光緒皇帝因此加封文澳及媽宮城隍廟為「靈應侯」並皆御賜「功存捍衛」。[4]
此事見於《澎湖廳志》紀載:光緒11年(1885)2月,法夷犯澎。13日,媽宮百姓扶老攜幼,北走頂山,皆口呼城隍神保佑。時夷砲沿途雨下,顆顆墜地即止,無一炸裂傷人者,亦足異也。及事平,廳主程公據實請大憲,奏明加封,號為靈應侯。御賜「功存捍衞」匾額。程公重新廟宇,為文記之。光緒12年(1886)正月27日御賜「功存捍衞」匾額有二面,分別懸掛文澳、馬公二座城隍廟後殿正中,表彰澎湖城隍神於中法戰爭澎湖之役,護佑百姓的靈應事蹟。[4]
清代澎湖一廳卻有兩座城隍廟,考據其原因為廳治初設於文澳,依例在該地創設城隍廟。至乾隆42年(1777)通判謝維祺鑒於「固有神廟庳陋湫溢而囂塵」、「因陋就簡,廢焉不舉,于祀典為缺」,醵資新建城隍廟於媽宮,而文澳城隍廟仍予保留未廢所致。[1]媽宮城隍廟於乾隆43年(1778)10月興工,並於隔年2月落成,為三進式建築,有中庭及兩廂。爾後,曾有多次修建,在光緒11年(1885)二月清法之戰,法軍砲轟媽宮,媽宮城隍廟為法砲所毀損。通判程邦基到任後,責成地方名紳勸捐重修。日治時期昭和6至8年間(1931-1933),廟宇因日久年湮和經風雨之剝蝕,棟宇又復傾圮,由澎湖商民發起改建,不僅抬高屋架堂皇廟構,內外雕繪亦頗可觀。[2]
參考文獻:
[1] 黃有興、徐永福、朱茂林、甘村吉、蘇明新。澎湖馬公城隍廟志(上冊)。1999-12。
[2] 陳英俊。走尋媽宮城澎湖導覽手冊。2012-11。
[3] 漢寶德。澎湖縣第三級古蹟媽宮城隍廟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1995:附圖媽宮城隍廟測繪圖集A06。
[4] 林豪。《澎湖廳志》,卷十一〈舊事,軼事〉。1893/02。
[5] 劉淑芬等人。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媽宮舊城再造歷史現場。媽宮城隍廟。2020。
[6]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媽宮城隍廟現況。2023/09。
延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