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媽宮27古蹟建築年代軸新增天啟v1.2 明朝 元朝 清朝 日治時期 民國 1281 1604 1644 1662 1722 1736 1795 1886 1875 1723 1735 1895 1906 1914 1924 1931 1942 1947 1960 至元 天啟 萬曆 康熙 雍正 乾隆 光緒 明治 大正 昭和 民國
馬公觀音亭
語音導覽
建造年代:1696年,清康熙35年
位置:澎湖縣馬公市介壽路7號

觀音亭位於馬公西側海岸邊,民間相傳,明朝末年,觀音大士見媽宮港風景秀麗,下凡佇足,居民即於該地建亭,即為今之觀音亭。故創建之前,可能已有小亭。至康熙35年(1696),澎湖左營游擊薛奎創建觀音亭,主祀觀音大士。乾隆46年(1781)由通判陳銓與澎協馬蛟等官紳勸捐,撤基重建。自古以來澎湖人民以海為田,身家所繫,莫不乞求海上平安。為祈求人民往來海上,穩度波瀾,通判蔣鏞等官紳於道光6年(1826)倡捐,擇觀音亭東邊廂房拆屋,另建龍王祠。[1][2]
光緒11年(1885)清法戰爭3月29日,旗艦IeBayard(拜雅號)與IeDuchaffaut(迪沙佛號)巡洋艦二船齊開大砲轟擊,媽宮於三天內淪陷。戰後,媽宮形同廢墟,廟內羅漢像及鐘鼓等文物為法軍所劫掠。程邦基於<重修城隍廟碑記>順道提及「廟西觀音亭為砲圮,並建之」。廟庭左前方的鐘亭內古鐘,為光緒13年(1887)所鑄。[1][5]
至光緒17年(1891),總兵吳宏洛捐資補修觀音亭。不久後,又遭遇乙未戰爭日軍攻澎遭戰火受損,再次慘遭破壞。昭和2年(1927)由澎湖紳民於再度重建今日的觀音亭,闔澎公廟之一。[1][2][6]

參考文獻:
[1] 林進寶。澎湖縣定古蹟馬公觀音亭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紀錄。2007-05。
[2] 劉淑芬等人。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媽宮舊城再造歷史現場。觀音亭。2020。
[3] 許菊美、洪瑞全、呂信樺。走過從前:澎湖懷舊照片專輯。1995-05。
[4] 許玉河。澎湖知識服務平台。重建觀音亭記碑。檢自https://penghu.info/OB452F2C2B4FCD8B612A。
[5] 許玉河。澎湖知識服務平台。觀音亭。檢自https://penghu.info/OBAC3C8AC6F41E37DF93
[6] 澎湖縣政府旅遊處官網。澎湖縣一般古物介紹-匾額篇~水師官兵與觀音菩薩的邂逅-「『薄海蒙庥』匾」。檢自https://www.penghu.gov.tw/tourism/home.jsp?id=61&act=view&dataserno=11009270012#image-1
[7]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馬公觀音亭現況。2023/09。
[8] 陳英俊。馬公觀音亭老照片。
延伸探索
地理位置
Google Map
23°34'3.22"N 119°33'43.58"E
Map Direction
路線
Google
Map data ©2024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