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嶼西臺(西嶼西砲臺)
語音導覽
建造年代:1887年,清光緒13年
位置: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段278號
康熙22年(1683),施琅率艦攻澎,劉國軒奉命來澎督戰,為強化澎湖守備,劉國軒於澎湖趕建多處砲臺,據施琅擊敗劉國軒後上呈<飛報澎湖大捷疏>中,記載:「據媽宮嶼頭上下添築砲城二座,風櫃尾砲城一座、四角山砲城一座、雞籠山砲城一座、東西嵵內一列砲臺四座、西面內外塹西嶼頭一列砲臺四座、牛心灣山頭頂砲臺一座,凡沿海之處小船可以登岸者,盡行築造短牆,安置腰銃,環繞二十餘里,分遣賊眾死守,星羅綦布,堅如鐵捅。」由上述可知西嶼西臺始創建早於康熙22年(1683)。[1]
清廷領澎後,沿用鄭氏時期構建的砲臺做為防禦設施。光緒9年(1883)年,爆發清法戰爭,澎湖通判李嘉棠西嶼興建兩座砲臺,並於光緒10年(1884)完工,砲臺完工後清廷並未隨即派兵置砲,形同一虛設砲臺。同年正月臺灣道劉璈亦修蛇頭山砲臺和四角嶼砲臺。光緒11年(1885)法軍於3月29日轉戰澎湖,法艦砲轟摧毀蛇頭山砲臺、金龜頭礮臺和四角嶼砲臺,並於3月31日佔領媽宮。清法議和後,法軍於6月24日陸續撤離澎湖。[1]
清法戰後,閩浙總督楊昌濬,台灣巡撫劉銘傳親履澎湖會勘提出「本爵部院查澎湖一島孤危絕險,為閩台門戶,必須禦築堅厚砲台,購置精利大砲,選派勁旅駐紮,方足以守禦」,並建議於媽宮建城。清廷採納其議,將福建海壇總兵與澎湖協鎮對調,並任吳宏洛為澎湖鎮首任總兵。吳宏洛抵澎後,奉命建媽宮城,並新建大城北砲臺、金龜頭礮臺、西嶼東臺和西嶼西臺四座新式阿姆斯壯後膛砲砲臺。西嶼西臺構建竣工後,配備11吋、6吋口徑之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10吋同型砲2門及銅砲2門。[1]
西嶼西臺完工後的配置大略呈內凹方形,外堡門門額上「西嶼西臺」為劉銘傳所題。砲臺整體配置有內、外堡門和土垣,內土垣與外土垣間有壕溝做為緩衝帶,甬道與兵房呈山形平面配置,砲座4個位於南側內土垣內側,內土垣內並設有砲彈座,最西側的11吋砲座北側建有一間值班衛兵房。砲臺和兵房及甬道主體結構為磚石混合砌築,牆體外側以當時最新的「鐵土」(洋灰)材料做為粉刷層。[1]
光緒21年(1895),清日乙未澎湖之役,日艦畏懼西嶼西臺、西嶼東臺和金龜頭礮臺的強大火砲威力,轉由龍門東側海岸裡正角處登陸,由於西嶼西臺位於澎湖島的最西側,無法火力支援澎湖島東側的拱北砲臺,日軍在攻破拱北砲臺後,即長驅直入佔領媽宮城,西嶼西臺在澎湖島屢次戰役中,皆無法發揮其應有的火砲威力。[1]
日本領台後,於明治29年(1896)2月23日由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向參謀總長彰仁親王提出《基隆及澎湖島防禦整備與砲臺修築相關意見書》,同年7月13日新設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及澎湖島要塞砲臺修建計畫,將西嶼西砲臺火砲配備更改為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2門、同型6吋砲2門(增加1門由拱北砲臺移來),並加配備機關砲6門。並於外垵西側高地增建新砲臺一處,砲臺內配備5吋阿姆斯壯砲4門(5吋砲由東角砲臺1門、蘇澳砲臺2門、打狗砲臺1門移來),機關砲4門。同年6月25日將西嶼西臺改稱西嶼西砲臺,改配備6門28珊榴彈砲、4門9珊加農砲4門機關砲,並派1小隊兵力駐守。西嶼西砲臺任務為防止敵軍由西方登陸及襲擊防禦用。[1]
明治34年(1901)8月20日,澎湖要塞砲臺計畫又做了修正,建成西嶼西堡壘,其任務為以重砲從西嶼燈塔對西嶼東堡壘方向前方一帶的海面射擊,以掩護東堡壘可以伺機向其北方灣內射擊。並改配備6門28珊榴彈砲和6門機關砲,駐守兵力仍推持1小隊。[1]
大正3年(1914)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後日軍對於國際情勢的變化和兵器的革新再重新研擬「要塞整理案」,並於大正8年(1919)5月15日調整澎湖島要塞兵備,其中西嶼西堡壘改稱為「西砲臺」,仍配備6門28珊榴彈砲,但撤除6門機關砲,同時備附28珊砲彈180發。[1]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空軍成為戰場上的主要戰力,馬公要塞防禦計畫面臨再度修正,在昭和16年(1941)完成要塞再整理計畫,其中兩砲臺改配備4門28珊榴彈砲,外垵社西側附屬砲臺改配備4門鋼銅製9珊速射加農砲。[1]
昭和20年(1945)8月7日美軍軍機曾攻擊此區域軍事設施,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軍機對澎湖地區做最後一次的空襲,太平洋戰爭中,由於美軍採跳島作戰方式,攻克菲律賓後,即跳過臺灣和澎湖直接攻擊日本沖繩,所以澎湖島要塞砲臺在太平洋戰爭中也皆未與美國軍艦作正面的砲擊,澎湖島要塞各砲臺乃得以未遭砲毀而保存至今。[1]
民國72年(1983)12月28日,西嶼西臺指定為國定古蹟。[1] 現今澎湖縣旅遊處將首次製造於光緒12年(1886)的阿姆斯托朗後膛鋼砲,以實際尺寸仿製阿姆斯壯仿砲展示於西嶼西臺,讓遊客實地體驗歷史重現的情境以及當時澎湖海防軍備實力。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西嶼西臺。檢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31228000014
[2] 陳英俊。2021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2021/09。
[3]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西嶼西臺現況。2023/09。
位置: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段278號
康熙22年(1683),施琅率艦攻澎,劉國軒奉命來澎督戰,為強化澎湖守備,劉國軒於澎湖趕建多處砲臺,據施琅擊敗劉國軒後上呈<飛報澎湖大捷疏>中,記載:「據媽宮嶼頭上下添築砲城二座,風櫃尾砲城一座、四角山砲城一座、雞籠山砲城一座、東西嵵內一列砲臺四座、西面內外塹西嶼頭一列砲臺四座、牛心灣山頭頂砲臺一座,凡沿海之處小船可以登岸者,盡行築造短牆,安置腰銃,環繞二十餘里,分遣賊眾死守,星羅綦布,堅如鐵捅。」由上述可知西嶼西臺始創建早於康熙22年(1683)。[1]
清廷領澎後,沿用鄭氏時期構建的砲臺做為防禦設施。光緒9年(1883)年,爆發清法戰爭,澎湖通判李嘉棠西嶼興建兩座砲臺,並於光緒10年(1884)完工,砲臺完工後清廷並未隨即派兵置砲,形同一虛設砲臺。同年正月臺灣道劉璈亦修蛇頭山砲臺和四角嶼砲臺。光緒11年(1885)法軍於3月29日轉戰澎湖,法艦砲轟摧毀蛇頭山砲臺、金龜頭礮臺和四角嶼砲臺,並於3月31日佔領媽宮。清法議和後,法軍於6月24日陸續撤離澎湖。[1]
清法戰後,閩浙總督楊昌濬,台灣巡撫劉銘傳親履澎湖會勘提出「本爵部院查澎湖一島孤危絕險,為閩台門戶,必須禦築堅厚砲台,購置精利大砲,選派勁旅駐紮,方足以守禦」,並建議於媽宮建城。清廷採納其議,將福建海壇總兵與澎湖協鎮對調,並任吳宏洛為澎湖鎮首任總兵。吳宏洛抵澎後,奉命建媽宮城,並新建大城北砲臺、金龜頭礮臺、西嶼東臺和西嶼西臺四座新式阿姆斯壯後膛砲砲臺。西嶼西臺構建竣工後,配備11吋、6吋口徑之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10吋同型砲2門及銅砲2門。[1]
西嶼西臺完工後的配置大略呈內凹方形,外堡門門額上「西嶼西臺」為劉銘傳所題。砲臺整體配置有內、外堡門和土垣,內土垣與外土垣間有壕溝做為緩衝帶,甬道與兵房呈山形平面配置,砲座4個位於南側內土垣內側,內土垣內並設有砲彈座,最西側的11吋砲座北側建有一間值班衛兵房。砲臺和兵房及甬道主體結構為磚石混合砌築,牆體外側以當時最新的「鐵土」(洋灰)材料做為粉刷層。[1]
光緒21年(1895),清日乙未澎湖之役,日艦畏懼西嶼西臺、西嶼東臺和金龜頭礮臺的強大火砲威力,轉由龍門東側海岸裡正角處登陸,由於西嶼西臺位於澎湖島的最西側,無法火力支援澎湖島東側的拱北砲臺,日軍在攻破拱北砲臺後,即長驅直入佔領媽宮城,西嶼西臺在澎湖島屢次戰役中,皆無法發揮其應有的火砲威力。[1]
日本領台後,於明治29年(1896)2月23日由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向參謀總長彰仁親王提出《基隆及澎湖島防禦整備與砲臺修築相關意見書》,同年7月13日新設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及澎湖島要塞砲臺修建計畫,將西嶼西砲臺火砲配備更改為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2門、同型6吋砲2門(增加1門由拱北砲臺移來),並加配備機關砲6門。並於外垵西側高地增建新砲臺一處,砲臺內配備5吋阿姆斯壯砲4門(5吋砲由東角砲臺1門、蘇澳砲臺2門、打狗砲臺1門移來),機關砲4門。同年6月25日將西嶼西臺改稱西嶼西砲臺,改配備6門28珊榴彈砲、4門9珊加農砲4門機關砲,並派1小隊兵力駐守。西嶼西砲臺任務為防止敵軍由西方登陸及襲擊防禦用。[1]
明治34年(1901)8月20日,澎湖要塞砲臺計畫又做了修正,建成西嶼西堡壘,其任務為以重砲從西嶼燈塔對西嶼東堡壘方向前方一帶的海面射擊,以掩護東堡壘可以伺機向其北方灣內射擊。並改配備6門28珊榴彈砲和6門機關砲,駐守兵力仍推持1小隊。[1]
大正3年(1914)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後日軍對於國際情勢的變化和兵器的革新再重新研擬「要塞整理案」,並於大正8年(1919)5月15日調整澎湖島要塞兵備,其中西嶼西堡壘改稱為「西砲臺」,仍配備6門28珊榴彈砲,但撤除6門機關砲,同時備附28珊砲彈180發。[1]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空軍成為戰場上的主要戰力,馬公要塞防禦計畫面臨再度修正,在昭和16年(1941)完成要塞再整理計畫,其中兩砲臺改配備4門28珊榴彈砲,外垵社西側附屬砲臺改配備4門鋼銅製9珊速射加農砲。[1]
昭和20年(1945)8月7日美軍軍機曾攻擊此區域軍事設施,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軍機對澎湖地區做最後一次的空襲,太平洋戰爭中,由於美軍採跳島作戰方式,攻克菲律賓後,即跳過臺灣和澎湖直接攻擊日本沖繩,所以澎湖島要塞砲臺在太平洋戰爭中也皆未與美國軍艦作正面的砲擊,澎湖島要塞各砲臺乃得以未遭砲毀而保存至今。[1]
民國72年(1983)12月28日,西嶼西臺指定為國定古蹟。[1] 現今澎湖縣旅遊處將首次製造於光緒12年(1886)的阿姆斯托朗後膛鋼砲,以實際尺寸仿製阿姆斯壯仿砲展示於西嶼西臺,讓遊客實地體驗歷史重現的情境以及當時澎湖海防軍備實力。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西嶼西臺。檢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31228000014
[2] 陳英俊。2021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2021/09。
[3] 酷奇思數位園。本計畫拍攝西嶼西臺現況。2023/09。
延伸探索